看推荐就观看了这部《杀人犯的记忆法》,之后也看了一些影评,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多看看烧脑电影,有助于预防阿兹海默症。本篇文章就是一个尝试,先把剧中的可能情景推到极致,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1.全剧100%为假
这还用说!电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小说是虚构作品,那么剧种所发生的故事全部为假完全正确!要这样想,也没必要去观看所有小说和电影,但让你可能会得上阿兹海默症,因为你连思考都不愿意。
2.男主患病为真,其余为假
这也不是不可能。得了阿兹海默症,其症状可能会包含:谵妄、易怒、具攻击性、无法正常言语、容易迷路、情绪不稳定、丧失生存动力、丧失长期记忆、难以自理和行为异常等。
所以,剧中所有发生的故事,都是男主人公的臆想。小时候可能被虐待,他憎恨父亲,于是想杀了他,后来在社会中遇到各种不平和看不惯之事:家暴的父亲、放高利贷者、虐待动物的贵妇等等,都想痛下杀手。就像我们遇到忿忿不平之事的时候,也会动杀人的念头。所以可能的连环杀人,根本是主人公犯病之后的臆想。
这种故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例如这部电影,讲得就是生死停留间的臆想。所以,男主的女儿可能是疗养院的某个护士,男反派可能是给他吃药的某个医生,其余的都是医院里各式各样的人物……
3.男主患病为真,有女儿为真。其余为假
患病的男主幻想自己杀了人,而这些都是遇到不公之事所引起的。在患病后更加害怕失去女儿,所以当女儿交友之后,这种害怕就转化为杀人的念头。但实际上可能是,与之前的幻想杀人有着一致性,也可能是在有了女儿之后。
心理学有个理论,就是我们梦里发生的事件,都是我们利用白天的素材加工的,所以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梦里你的感受和感觉,例如,这个梦带给你的是喜悦、痛苦、害怕或是担心,这才反映了你清醒时对某件即将或已经发生事情的真实心理感情。
得了阿兹海默症的人,我们也可以假设有同样的情况,那就是至于他有没有杀人,记忆是否是真实的,唯一重要的是他的感受。男主的感受就是害怕失去女儿,无论真实情况是被男朋友夺走或被坏人杀死,或只是自己得了病之后害怕忘记女儿,男主在担心之际,构造了这样一个故事。
4.男主患病为真,有女儿为真,男主杀人为真,其余为假
如果男主以前是杀人犯,自己后来洗手不干了。那么男主患上病之后,也很可能在自己无意识的习惯下杀人,男反派是男主臆想出来的一个角色,用来掩盖自己,同时也害怕给自己的女儿冠上“杀人犯的女儿”的头衔,坑害了女儿。闵警官(吴达洙或金南佶都无关紧要)可能是在调查过程中,怀疑男主是连环杀手,希望从男主女儿手里获得情报接近女儿,但男主可能自己绑架了女儿后,引诱警官前来,并将其杀害。
5.男主患病为真,有女儿为真,男主杀人为真,男反派杀人为真
这个就更像是电影想传达(或诱骗)观众相信的直观真实。男反派的确也因儿时心理创伤,变态杀人,杀人手法与男主不同,男主为掩埋,男反派为抛尸。最后,接近男主女儿,试图将罪名推脱到其身上。
影片中的男反派篡改男主记忆,陷害男主,但由于男主对于女儿深深的爱,在最终时刻清醒,反杀大反派。最后,女儿被男主所救,自己得病住院后无法被判刑。皆大欢喜。最后镜头可以解释,男主病情严重后,以为男反派篡改了自己的记忆,其事并没有死,所以想继续追杀。
6. 男主患病为真,有女儿为真,男主杀人为真,男反派为假
也有可能是,反派没有杀人,男主患了分裂症,根据网友的推论,男主一分为二,一个专杀该杀的人,另一个分裂为随机杀人的男反派角色,最后将自己的一个随机杀人的角色杀死,但最后却发现并没有除尽,继续追杀。这个是《致命ID》还有一系列人格分裂电影的套路: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女儿也可能是分裂的,其余的人也可能是男主分裂出来的。
7.全部为真
这种情况似乎也有可能,影片中很多冲突的地方,只是记忆罢了,男主可以在清醒的时候记录,也肯能在不清醒的时候记录。男反派可以更改一次男主的记忆记录,也可能第二次、多次地更改记录,也肯能是女儿更改了男主的记忆记录。男主赖以相信的这句话:
习惯远比记忆可靠,记忆会被篡改,习惯永远不会
也可能是女儿用来哄骗他的。习惯的可靠性尚未被论证,习惯也会不可靠。
无论7种,或者有更多的可能性,无论如何,分析一下,刺激一下脑细胞,总能够预防男主的阿兹海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