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并非只有亲戚关系组成,在此之外还有更多的非亲缘关系的人,有些人我们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我们称之为朋友。
黑猩猩交朋友的方式是互相梳理梳理毛发,帮忙打个架,或是照看一下对方的幼崽,人类的朋友与之也差不多,但更进一步,我们还会在朋友低落的时候予以安慰,朋友成功的时候给予庆祝等等。
以自私的角度看待演化的学者们,非常不理解,这些超越了亲缘关系之外,去帮助他人的互惠利他行为。直到1971年,由美国演化生物学家特里弗斯(Robert Trivers)发布了一篇里程碑意义的论文:《互惠利他主义的演化》。
特里弗斯将博弈论中重复囚徒困境引入了生物学,从而去解释为何在生物界存在如此多的互惠利他行为。比如负责给大鱼清洁牙齿的小鱼,这些大鱼完全可以吃了小鱼,但是它们之间却相安无事,还有吸血蝙蝠之间的借血行为,以及鸟类和其他动物在天敌靠近时发出警报,这样的警报很可能将天敌的目标转向自己……
这样的互惠利他主义,在孔子看来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详细地分析过,简单来说就是社会交往中,我们不断与相同的人遇到,就自然而然地会结成一种合作的关系,只是人类称之为朋友,而朋友之间的儒家伦理要求则是信,即相信朋友不会在未来背叛你,你的朋友也相信你不会背叛他。
我们来看看人类是如何结交朋友,也就是建立互惠关系的。
结交长期互惠关系
我们新认识一个人,如果你采用敌视或拒绝合作的态度与别人相处的话,恐怕很难成为朋友。从博弈论角度来看,你选择的是一种背叛或敌视策略,一般人对此反应就是采取相同的策略对付你,这样一开始,就注定了你们之间不可能结成友谊。
然而,对于地位不相等的人来说,处于优势地位的人更可能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一来他觉得未来不会和你交往,二来你采取的友好态度,只能让他觉得你有事相求。对于地位不等的,可以采用一种敬而远之的策略为上。
一般人我们会先表示友好和合作态度,如果对方采用的是不友好,我们也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方若是友好,我们继续合作,这就是典型的“以牙还牙”策略。
但人都是会欺骗的,在首次相处过程中,表现出来友好的人,或许只是掩饰自己未来会背叛的事实。例如,初次见面一起吃饭,可能这位仁兄表现出来相当好客慷慨,结果虽然你付了钱,最后他也落得了好名,然而当再次与之相遇时,他仍然假装掏钱,结果还是争不过你,那么这样的“朋友”就要小心了。
如果你采取的是之前的那种严格的以牙还牙策略,可能第二次你就拒绝和他吃饭,或者干脆等他付钱了,但第二次上当后,你还是愿意相信他只是没争过你而已。然而,再三再四交往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人不过是喜欢蹭饭之徒,好贪便宜之辈,如此一来应当据而远之为好。
长期交往的朋友之间,也可能背叛。可能是因为对方要换地方了,或是预期你命不久矣,或是决定和你断交,相当于与你交往就要接近尾声,所以采取背叛来搜刮你一些财物,骗取一些金钱。
然而,也可能是人为的误会,是你自己想的太多,误解了对方,或是对方自己一时头晕脑胀地作出了错误的选择,那么你还是采取宽容一些的态度为好,而不是一下子就断交。即便是误会,也需要双方澄清为好。所以朋友交往,也会因为一些失误终止的,也有和好的。
做个好朋友的四条箴言
《合作的进化》一书的作者,也就是那个用计算机程序验证博弈论策略的阿克塞尔罗德,他提出了几句箴言,倒是对朋友交往有很好的建议:“不要嫉妒,不要首先背叛,对合作和背叛都要给以回报,不要耍小聪明。”
1、不要嫉妒
嫉妒就是自我毁灭,尤其是朋友之间相处,眼红别人挣钱多、房子大,或是地位高,不仅对友谊有损,更是毁灭自己。阿克塞尔罗德如是说:
“因此在一个非零和的世界里,为了你自己做得好,你没有必要非得比对方做得更好。特别当你要和许多不同的对手打交道时更是这样。只要你自己能做得更好就让他们每个人做得和你一样或略好些。没有理由去嫉妒对方的成功。因为在长时间的"重复囚徒困境"中,其他人的成功是你自己成功的前提。”
2、不要首先背叛
友好可能并不会总是带来友好,但背叛绝对会引来背叛。背叛者、非善之人可能一时间会顺风顺水,但长期下去,就会毁灭让他成功的环境,最终自食其果。这不是佛教的因果报应论,而是基于博弈论得出的最优策略。
在一个法制不健全,有很多机会的地方,采取背叛策略的人可能会占上风,但久而久之,当社会没有人可以剥削,可以利用的时候,这样的人不仅自己背负了骂名,也会被逐渐健全的法制所惩治。不用举例,这样的情况在中国比比皆是。
3、对合作和背叛都要给以回报
意思就是,别人善待你,你也要善待别人,而对于那些盘剥你的背叛者,要给予明晰的警告和惩罚。如果一个群体里恶人占多数,那就尽量避免与之接触,而与那些善良的人接触,若是找不到同类,最好就离开这个群体。
如果对背叛者不给予惩罚或警示,而是做一个老好人的话,只会让自己付出更多的代价,只会让更多采取背叛策略的恶人,不停地盘剥你。所以,是时候出手的时候就要出手,该发怒的时候不要忍住。
4、不要耍小聪明
有时候对别人好,有时候去盘剥、利用别人的人并非总是坏人,通常是耍点小聪明,以为能够骗过对方的眼睛。这样看来虽然有时候会收益颇丰,但久而久之,一旦被人看透,不仅会破坏之前合作的声誉,也会让自己得到惩罚。
爱耍小聪明一来是自己的做人处事原则不明确,容易被怀疑为恶人来看;二来,一次通过欺骗获益,会形成路径依赖,养成爱占便宜的习性。因此,还不如让自己原则明晰可辨,而不是让人带着猜测和你相处。
儒家的朋友观
朋友关系就是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群体中,重复交往下的互惠合作关系。儒家把朋友作为五伦之一,那是因为在传统社会相对流动性较少的环境中,维持长期朋友关系,对于社会构建是稳固的。江湖人或非血缘兄弟之间的义气,正是这个朋友关系最好的伦理准则。
上述是当代科学所阐述的朋友之道,虽然博弈论是一种策略,但在儒家看来这样的策略是术,君子之交,不能玩弄心术,正心诚意才能交到相同的朋友: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十五》
因此,这就又回到了自我的修为上。如上文所说,若自己把自私作为信仰,那么博弈论所谈论的互惠利他的朋友关系,就是一种术;但要是把合作当作人性值得提倡的一面,那么博弈论就不再是术,而是指导行为的法则,也就是伦理了。
我们看到有两种面向的生活方式和伦理准则,若是侧重的是个人自私自利,以个人理性为基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一个还算可以的社会,这是亚当·斯密的社会;若是侧重的是个人超越自己,愿意合作的一面,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儒家伦理的道德社会,这是孔子的社会。
亚当·斯密的社会中,就会出现太多的权谋之术,像是马基雅维利式的厚黑学,把人性的光辉当作是为己谋利。而孔子的社会中,会出现圣人,道德楷模,但也会压制人性。或许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糅合的社会,这个社会里即有道德楷模,也不压制人性,只是给予束缚的自由。
可惜的是,我们当下的中国正在越来越变成一个由被背叛者和不合作者充斥的场所,道德才沦丧的如此彻底。
下次我们说说儒家伦理中,个人如何处理与群体的关系,特别是群体领袖——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