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11月来简书写作,并开始大量阅读,已经有两年之多。从那时候起至今,写的字也已经有75万,读过的书也有150多本。
自我感觉整个人有了不少的改变。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自己情绪和性格上的变化,其二是认知水平上的提升。这两个方面正好对应了心理学所说的两个系统,一套是负责情感的自主系统,一套是负责认知的理性系统。
在情感控制方面,整体上来说,就是变得脾气极好了。这得益于自己认知方面的提升,尤其是有关积极心理学、冥想等方面带来的益处。只有当你认识到了这个自主系统是如何发生的,也就能够控制了这个系统。当然不是说控制自己的肠道蠕动和呼吸,而是情感在大脑中的通路。唯一的遗憾还是没能戒烟,以及偶尔开车的时候爆发的路怒症。
这里主要想说的是认知方面的变化。之前读书所学,都是目的性极强的活动,要么是为了写作论文,要么是为了提高技能。但开始写作以来,读书的目的就变得极其“纯净”,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在目前所有的学科门类中,物理、化学这样的基础学科,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高中的知识加上几本科普读物,了解一下大爆炸理论或是弦理论也就能够和人吹吹牛了。
去年以来,就是系统地学习生物学方面的演化、遗传等理论,基本上了解了演化生物学这个学科近年来的理论发展和争议,也算是为今年的阅读奠定了一个基础。
从演化生物学进而到演化心理学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渡,但毕竟属于比较新的学科,所以心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也是需要掌握的。
一年多前在阅读行为经济学的著作时,尚不知道卡尼曼这些人所处的位置。就像是在一堆零散的拼图中,你只是找到了一块清晰的图样,但你仍然不知道在整体的拼图中,应该放在哪里。
随着阅读的增加,你的知识拼图就渐渐清晰起来。这块是讨论互惠利他的,放到演化生物学中特里弗斯那个局部;这块是讨论记忆偏差的,放在认知心理学的那个局部中……
行为经济学的那部分与认知心理学的部分已经部分地连接了起来,中间还差不少信息论的,你就能够在一大堆尚未拼凑起来的拼图碎片中,有意识地去寻找。
有了一个局部的轮廓,就能够纠正你以前没有整体概念时候的盲目。例如,塔勒布的所说的那些愚蠢的人类理论,之前你不知道放在哪里,这回你就放在行为经济学与认知心理学之间的地方,保准没错。
另外,原来看不懂的一些知识,例如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所讲的两套系统,现在去读反而驾轻就熟。斯蒂芬·平克在《思想本质》中所讨论的那些实验,在读过很多遍之后,再读的时候就深入的了解了。丹尼尔·丹内特有很多关于信息论的知识,看不懂不妨放下先,等到你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后再去读。
就这样按照领域,一部分一部分地慢慢完善自己的认知拼图。等待各自区域完成的差不多,各个区域之间又增加了新的连接之后,整副认知地图就会慢慢显现出来。或许这辈子只是完成一个区域的部分,如认知心理学,只要能够完整清晰,也算是一项成就。
完善拼图的过程,就是自己认知加工的过程。你会发现有些领域尚无重合之处,或是你没有读到相关的书籍,或是这方面还没有人去研究。或者有的两个、三个区域里,有冲突和不和谐之处,目前还没有一个理论能够给出完美的融合解释,那就是你发挥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的地方了。
或许有人觉得,当前人类的知识库如此庞大,我们一个人不可能在一生中都能够掌握。的确如此,那就要在自己感兴趣的那部分里,寻求突破并尽可能的与相关领域结合。没有来自其他领域的知识作补充,本领域内就是死水一潭。
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有很强的动机。但正如我之前读书为了某个目的而读,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简书的写作为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动机,但还有另一个深层的动机就是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于人类世界了解的渴望。
心态改变了,才能够静下心来读,因此有一个纯粹的阅读动机才是你不断前进的动力所在。
读书要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