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游戏》第一季里,多斯拉克人的卡奥马王卓戈在战役中不幸受伤,最后不幸去世。让龙妈(那时候龙还没有出生,只能说是蛋妈)复国的愿景泡汤。而龙妈在卓戈和孩子都死后,要被送去一个多希卡林的组织,加入守寡者群体。
在看(读)到这一块的时候,很是不解,为何将正直生育旺龄的女人送到这些守寡的老妪身边(这些老妪也都是前卡奥死后的遗孀)?这完全不符合进化生物学的规律啊?
虽然是部小说,其他方面无可指摘,但马丁老爷子在这一点上似乎没有遵循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的嘛!比如,在维斯特洛大陆上,就不会如此浪费正直生育旺盛期的女性。高庭的小玫瑰玛格丽·提利尔,先嫁给蓝礼,然后又嫁给乔弗里,又嫁给乔弗里的弟弟托曼(小玫瑰简直就是《权力的游戏》版的柯南,嫁谁谁死)。
在欧洲真实的历史上,情况也大部分是玛格丽·提利尔这样的,是不是处子之身都无关紧要。以最近写的《查理五世》为例,奥地利的玛格丽特(见2、7、12章)就是先许配给了法国的查理八世(未完婚),后来再许给了西班牙的胡安(有子嗣),之后又嫁给了萨伏依公爵(无子嗣),后来是因为玛格丽特不愿意再嫁而不是没有人娶。
中国历史上也有的是这样的例子,父亲死后庶母嫁给嫡子,哥哥去世后亲嫂嫁给弟弟的。虽然很多人以为,这是少数民族的习俗,如《史记》就说“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这是胡人的风俗,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汉族是注重贞节观念的,但其实不然。
虽然自秦始皇之后的很多皇帝,都提倡女子的贞节,然而古代中国在南宋之前,对于寡妇再嫁的规矩还没有那么严,无论是汉代还是唐代,贞节观念还没有蔚然成风,变成一种道德约束力。例如,汉末非常有名才女的蔡文姬曾经嫁过三次,唐代更是父亲抢了儿子媳妇的,儿子娶了后妈、嫂子的例子都不在少数。
这些例子还只是皇室和显贵有记载可循的,在民间,娶嫂子和后妈的例子更是数不尽数。总体而言,正如龚维玲在《中国古代妇女再嫁习俗探微》总结说所:
汉至宋初,妇女再嫁不受社会歧视,宋至清末宋儒理学渲染封建伦理纲常,表彰贞烈妇,提倡守节守寡,妇女的再嫁自由受到了限制。五四新文化运动宣传婚姻自由,妇女的再嫁权利逐渐受到了社会承认。
中西古代妇女再嫁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很好理解,即便是在把妇女当作一种“财产”的社会制度中。正如所有动物群体中,适龄繁衍年龄的雌雄性都不会浪费这样的资源,无论是群偶的、多偶的或是一夫一妻的关系。
而为何中国在宋代之后就用道德捆绑住了适龄女子再婚繁衍后代的能力?
女性的财产继承权
你可以对比西方,认为西方的妇女,如玛格丽特因为可以继承爵位和土地,所以即便是再婚也能引来无数的追逐者。而中国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女性没有继承地位,留在原配的家里才是最佳策略。
其实不然,李晓琴的研究指出,“从商朝中后期开始,直至清末,宗祧继承的原则一直是嫡长子继承制,但财产继承则不然,是有发展变化的。”所谓宗祧继承可以理解为是继承了名分,一般由嫡长子来继承,而财产继承中女人也可以继承。汉代首次确立了财产继承的诸子均分原则,随后也一直沿用至今,即便是非婚生子,同样有财产继承权。
在唐代关于女性财产继承权的规定中,即便是嫁出去的女儿,如果父母无子嗣的话,也拥有继承权。这在当今的农村和一些城市地区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财产继承权。因此说,用中国嫡长子继承制来否定女性不能再嫁是说不通的。
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男人压迫女人情欲的一种方式,或者是因为靖康之耻,导致了南宋开国后出现的理学提倡贞节观念,得到了认可,随后在明代进一步加强。然而,这种外部的因素不可能导致整个中国社会使得处于绝佳受孕年龄的妇女不再受孕,况且即便是在女性被压迫的时期,女性也会想方设法地延续自己的基因遗传,比如偷情。
所以,必定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人口过剩与女性贞操
以生育繁衍为目标,提倡无后为大的中国传统社会里,为何提倡女性贞节,而不是让嫂子嫁给叔弟或外嫁?
部落社会都有杀婴的习俗,是保证族群得以不被饿死的手段。让女性保持贞节,也可以看作是另一种杀婴习俗的演变,限制女性再嫁,即可限制其生育能力,从而就限制了人口的增长。因此,最终的原因是不是在南宋时期,人口极具增长,达到了马尔萨斯上限了呢?也就是说,工业革命前夕,中西方都面临着人口增长与资源的限制。而南宋时代的人口已经达到了生存资料的限制。
也就是说,南宋已经出现人口过剩。那么,在朱熹提出理学时,中国人口增长情况如何呢?
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用可以测量的方式,对比了中西方历史在能量获取、军事防御等方面的量化数据。所有资料都显示出,中国正是在宋代超越西方,达到增长的极限。例如人口:
10世纪早期的大约5000万人增至1200年的1.2亿人,但所有的迹象都表明,生活水平和能量获取水平上升得更快。
虽然宋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能量获取水平均达到了高点,然而翻倍的人口增长很快将资源耗尽。东方最大的都市汴梁和随后的杭州城市人口,都超过了一百万之多。
核心家庭的形成与女性贞节
以上是从社会整体上来看,急剧膨胀的人口,很快就消耗掉积累的生活水平。那么,从单个家庭的角度来看,为何要选择让女性成为贞女呢?
女性寡居,可以分两种情况,其一是未孕夫死,男性家庭将女性再嫁不会得到迎娶时的嫁妆,因此不划算,不如将女性留在家里作为劳动力使用。其二是已孕育子女,女性在孩童上的投资,让其更愿意留在男方照顾孩子,也较能够在男方家中获得地位。
因此,无论有孕未孕,将女性留在男性的家庭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然而,为何在宋代之前,中国社会不禁止再嫁呢,难道他们没有看到女性不再嫁的好处吗?
问题还在于,如果宋代人口猛增,土地耕地面积下降,导致家庭承担不起的话,可以将这个女性从家庭中驱除,从而减轻负担,然而家庭为何没有这么做,却坚持要留住女性?
那就说明,女性就在家里的经济效益大于再嫁。在《中国食物》一书中,安德森指出,从北宋开始,家族取代士族成为一种新的权力载体,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核心家庭”,只是这个家庭比现在的要大很多,常见的更是四世同堂。此外,宋代也是中国食物体系确立的时期,特别是南宋后,水稻成为(南方)中国人的主要食物。
经济重心的南迁,导致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北方需要大量男性劳力的旱地作物,到了南方的水稻种植却更多需要女性插秧,还有就是纺织等手工制作业的需求增加,导致了女性能为家庭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明代的经济分工与宋代差别不大,由莫里斯上表可以看出,在1700年前后, 中国经济实际上都处于一种接近马尔萨斯极限的地方,所以这样的社会也要求进一步巩固了女性贞节的意义。但不是伦理上的,而是经济上的。
由此看来,将女性留在夫家,鼓励贞节,不失为一种最佳策略。朱熹只是完成了民生和社会需求层面的一种意识形态建构,若非如此,将女性限制生育的伦理观念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太合理。
最后,再回到多斯拉克人的问题上。很多人认为,多斯拉克人是以草原游牧民族为原型,而历史中的草原游牧民族对待适孕妇女的方式,如同《史记》描述胡人的那般,绝少有将适龄妇女放到一处等待老死的,那些都是一些绝经后的女性,这些女性在多斯拉克享有无上的荣耀和地位,充当为多斯拉克预测未来和解读征兆的先知,这些设置都还算合理,也符合真实的历史。
即便这些只是前卡奥的妻子们,也会造成资源浪费不适合于整个种族的繁衍。新的卡奥如果不能保证老卡奥的妻子卡丽熙如龙妈怀着别人的血脉,最佳策略是在卡丽熙生出孩子后将其杀死,然后由新的卡奥再继承上一个卡奥的卡丽熙。
龙妈千方百计地从多希卡林逃走,也较为符合现实世界中情景,雌性正直生育年龄,积极交配以繁衍后代。
参考文献:
- 她被迫嫁给儿子,被儿子横加羞辱后,却只能自杀保节
- 冰火维基词条:
多希卡林
卡丽熙
玛格丽·提利尔
丹妮莉丝·坦格利安 - 大英博物馆将展的“斯基泰人”,与多斯拉克人有何异同
- 中国古代女子贞操观
- 儿子娶后妈,兄弟可娶嫂子,在中国是什么时候的事
- 忠孝节义之牌坊
- 南宋之後的中國,為什麼民間不鼓勵女性再嫁?與宋朝兩位皇帝有關
- 龚维玲:中国古代妇女再嫁习俗探微.《民俗研究》,1992年03期
- 大英博物馆将展的“斯基泰人”,与多斯拉克人有何异同
- 郭玉峰: 中国古代贞节的结构、演变及其实质.天津社会科学, 2002(05)
- 李晓琴: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的变化.山东文学(下半月),2009(1)
- 丁凌华:宗祧继承论.2013
- [刘穿石:人情与人心——中国传统情欲心理学思想研究: 新学堂数字版.2015]
- [安德森:中国食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p54-68]
- [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中信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