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披着脑神经科学外衣下的弗洛伊德

读这本《重塑大脑,重塑人生》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极其矛盾的,舌尖的味蕾也是五味杂陈,仿佛别人给你了一块撒上了椒盐的西瓜,还不得不把它吃完。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重塑大脑,重塑人生》中文版封面

本书的主旨是讨论脑神经的可塑性,但作者又用非常情绪化的语言,极尽鼓噪之能是。听着感觉像是朋友给你介绍一对象,把对方说的简直是天女下凡,让人不得不想到两点:一是怀疑自己是否配得上她,二是既然这么优秀为何还要别人来介绍对象?身边的男人都瞎了吗?

所以,作者卖力地鼓动之下,反而让我产生了怀疑:一是真的以前的科学家如此冥顽不化,认为人脑长好了就不再改变或功能区域划分像地图上的领土一样十分清晰,没有争议的领地?

二是神经可塑性真的如此灵,让瘫痪的人重新走起路来,失语的人开口说话,甚至还可以用意念来改变身体?

2018年底初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令我十分地纠结。放了好久之后,当读到戴维森的《大脑的情绪生活》时,提到了神经可塑性的研究,才放心大胆的回头去读这本书。

然而,再次阅读的过程依旧如同鸡肋,中间夹杂了太多弗洛伊德的理论,让人十分不舒服,就是吃起来没什么味道,但作者对于大脑研究和案例的介绍部分还算比较新颖,所以丢之又有些可惜。

读到后面,通过作者自己的介绍,才知道原来他是弗洛伊德一派的精神分析师,或者说是分析治疗师。书中也提到了作者治疗一些病人的案例,什么挖掘童年创伤、恢复记忆、升华等弗洛伊德的理论,全部与神经可塑性扯上了关系。

且不说弗洛伊德在当今心理学中的认同度,以科学的态度看童年创伤,精神分析治疗有太多的问题。这里再次请出来伊丽莎白·洛塔斯(Elizabeth F. Loftus),她提出了“人类记忆容易出错的“误导信息效应”,这种错误尤其见于法庭上误导证人的导致他们记忆出错,在一次法庭审判中洛塔斯作为专家证人出席,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人物。”(引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著作推荐(期待中译)》

洛塔斯对于记忆的可靠性提出了尖锐的怀疑。在《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一书中,介绍了洛塔斯对于弗洛伊德一派所谓“潜意识”和被压抑的童年记忆的质疑。

根据精神分析一派的观点,有些成人出现各种精神问题,很可能是童年遭受了创伤。精神分析医生就通过手段,“诱导”一些病人挖掘出了早年被“性侵”的经历,于是这些患者把自己的父亲或其他亲人告上了法庭。然而,其实并没有这回事,只是精神分析师诱导病人“虚构”了自己的过往经历。

因此,看到作者提到自己的某个病人的童年创伤时,我就忍不住怀疑起来。当然,也不是说精神分析治疗毫无用处,有研究显示,在行为治疗和其他精神分析治疗一些焦虑、抑郁等症状上,并没有显著的疗效差异。

说的就是,如果这个病人在精神分析下,找到了自己童年创伤,然后如果找到了病因,不管是不是真的,或许能够帮助自己解脱出来。另一种行为疗法不针对病因,只治标,但却非常管用。当然,也不能排除“安慰剂效应”在作怪。

回到本书上,本来是关于脑科学的研究挺让人感觉有趣,无奈参杂了太多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私货,就变成了鸡肋和撒了椒盐的西瓜。

作者过分夸大了神经的可塑性,基本上任何严肃的科学研究,以及正常人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神经可塑性,我们就无法学习,成年后不可能学会任何一个新东西。因为学习是依赖于神经元的重新联结的。

作者偏偏树立了一个自以为是的靶子:“功能区域特定论”(localizationism),不停的攻击,并且兴奋无比,自我感觉像是把风车当成了巨人的堂吉诃德,其实不过是自娱自乐而已。

神经可塑性被作者的妙笔生花过分夸大,甚至引用了一些不大可信的研究,例如有研究显示,仅仅意识里想象锻炼身体,就能增强肌肉能力。好吧,我终于可以躺在沙发上啥也不干,好好地思想着将自己鼓鼓的肚腩锻炼成六块腹肌。

读完之后,带着疑问,跑去goodreads上去查看别人的评论,排名靠前的也都是在类似于我的这种纠结中,给了这本书三星的评价。

是以为,足够。如果你还没有对弗洛伊德一派的理论免疫接种过,那么建议就不要阅读此书了,关于脑科学的科普著作,还有很多更加客观的书籍可以阅读。

至此,阅读了华章·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两本脑科学书籍,此书和《上脑与下脑》,都不怎么样,看来编辑选书实在是有些问题。该系列的其他几本,也就不打算看了。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华章系列,慎重阅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