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老格阅读周报2]你应该了解的40项心理学研究

导言:本周工作比较忙,因此读书比较少,仅仅读完了一本!剩下的未完成阅读留待下周点评。(本文巨长,请收藏后阅读。)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2018年读过的部分图书

近一年读过的书中,有些实验和研究引用率非常高。

例如,哈洛(Henry Harlow)对于幼猴的实验,一批猴子用金属喂奶器喂养,一批猴子用棉布喂奶器喂养,哈洛发现无论那个组,遇到危险或是祈求呵护时都会跑过去抱着有棉布喂养的“代理母亲”。

这个实验非常经典,可以说是反驳了“有奶便是娘”的大众观念。你会发现它有时候被用关爱治疗的图书引用,有时候被情感需求的著作所推崇。

除此之外,还有斯佩里和加扎尼加的“裂脑”研究,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等等,都是上镜率颇高的研究。

既然这些经典实验和研究被不同的图书和研究所征引,因此我就琢磨着要是能够把这些实验整理出来,作为写作和研究时候的参考,肯定大有帮助。

就在我琢磨这事的时候,然后我就发现了这本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作者罗杰·霍克早已经将仅一百年的心理学重要实验和研究总结了出来,而且其总结能力远远超过我的水平。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中文封面

书中所提到的这40个研究,基本上我都在别的书中读到过,除了少数几个不记得研究者的名字和时间罢了。

霍克以写作期刊论文的方式,将这些研究整理了出来,每个研究分别从研究的出发背景开始介绍,然后对于研究者提出的理论假设、研究方法,以及最后得出来的结果都做了详细的叙述,当然这些研究还少不了一些讨论,以及其后续的研究和发展、批评和争议等。

因此,这本书读起来就让我爱不释手,作者的语言也风趣幽默,时不时能够让人忍俊不禁。

根据研究的主题,霍克将这些实验分为十章。我这里总结起来,以备自己后查,并尽可能地给这40项研究提供中文参考书目,以供有兴趣的进一步阅读。有能力的也可以直接阅读英文原著。

一、生物心理学(生理心理学)

研究1:Gazzaniga, M.S.(1967).The split brain in man.Scientific American, 217(2), 24-29.

加扎尼加:对于“裂脑”病人的研究,提出了大脑左右半球功能不同,时常左右互搏的理论。关于理论的提出和研究过程,可以参考阅读加扎尼加的自传《双脑记》。

研究2:Rosenzweig, M.R., Bennett, E.L., & Diamond, M.C.(1972).Brain changes in response to experience.Scientific American, 226 (2), 22-29. 

马克·罗兹维格、爱德华·本奈特和玛丽安·戴蒙德:环境不同能够影响不同小鼠的大脑发育,提出经验锻造大脑,老年人也可以提高记忆。

几个人都未有中文译介图书,但关于玛丽安·戴蒙德的一部名叫“我与大脑的爱:玛丽安·戴蒙德博士的一生和科学(My Love Affair with the Brain: the Life and Science of Dr. Marian Diamond)的纪录片,大家可以找来看看。

研究3:Bouchard, T., Lykken, D., McGue, M., Segal, N., & Tellegen, A.(1990).Sources of human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 The Minnesota study of twins reared apart.Science, 250, 223-229.

托马斯·鲍查德、大卫·莱肯等人对于明尼苏达同卵双胞胎的研究,开创了将遗传与环境对人影响进行区分开来的先河,也开启了“基因与教养”长达数年的争论。原来我们大部分人格、智商,甚至是性取向都受到基因的决定,但环境无可置疑的能够改变我们。

几人也都没有中文图书出版,但关于双生子的研究可以参见朱迪斯·哈里斯所著的《教养的迷思》。

研究4:Gibson, E.J., & Walk, R.D.(1960).The “visual cliff.” Scientific American, 202(4), 67-71.

埃里阿诺·吉布森和理查德·沃克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视崖”装置研究儿童以及各种动物的视觉能力,启迪了后来研究人类发展、认知和情绪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研究。两人的研究也并无中文译作。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图片来自《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二、知觉与意识

研究5:Fantz, R.L.(1961).The origin of form perception.Scientific American, 204(May), 61-72.

孩子不能说话,只能通过对一个物品或人注视的时间长短来观察,罗伯特·范茨所提出来的儿童“偏好注视”可以说开启了一扇研究幼儿心理的大门。

研究6:Aserinsky, E., & Kleitman, N.(1953).Regularly occurring periods of eye mobility and concomitant phenomena during sleep.Science,118, 273-274.

Dement, W.(1960).The effect of dream deprivation.Science,131,1705-1707.

关于睡眠与梦的研究书中,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快速眼动睡眠(REM),以及睡眠的四个阶段。这由阿瑟瑞斯基提出,而迪蒙特则研究发现睡眠剥夺对于人的影响。

两人的图书都没有中文版引进,但倒是有一部西班牙语恐怖电影《无眠夜》,讲述的是睡眠剥夺后出现的各种幻觉,据说根据真实实验改编。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无眠夜》海报

研究7:Rosch, Eleanor.H.(1973).Natural categories.Cognitive psychology, 4, 328-350.

埃莉诺·罗施对于分类的研究,彻底改变了认知心理学中关于人对于事物分类来自于经验的观点。简言之,颜色、男女等分类在人类认知里来自于天生的能力。罗施并无中文译作面世。

研究8:Spanos, N.P.(1982).Hypnotic behavior: A cognitive,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Research Communications in Psychology, Psychiatry, and Behavior, 7,199-213.

尼古拉斯·斯潘诺斯直接反击的就是催眠,他认为“那些所谓催眠状态下的行为,实质上都在人正常的自主能力范围之内。他指出,一个人确定自己被催眠的唯一原因是:他们在催眠条件下的行为与自己期望在这种状态下会出现的行为相一致。”(摘自:《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斯潘诺斯的著作有《多重身份和错误记忆:社会认知观》(Multiple Identities & False Memories: A Sociocognitive Perspective.)和《催眠》(Hypnosis)等,都无中译本。

三、学习与条件反射

这几个研究都比较知名,巴普洛夫、华生和斯金纳等人开创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一反被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统治的心理学界。这些已经比较广为人知,所以也不做介绍了。

研究9:Pavlov, I.P.(1927).Conditioned reflexes.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巴普洛夫,参考著作《条件反射》。

研究10:Watson, J.B., & Rayner, R.(1920).Conditioned emotional response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3,1-14.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的研究,被当代很多人批判,但却极具开创性。

研究11:Skinner, B.F.(1948).Superstition in the pige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38,168-172.

斯金纳的鸽子的迷信实验,有趣也有影响。他理论的影响不容小觑,对于儿童教育的强化与学习,奖励与惩罚的观念依旧被许多父母所倡导。

研究12:Bandura, A., Ross, D., & Ross, S.A.(1961).Transmission of aggression through imitation of aggressive models.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3, 575-582.

阿尔伯特·班杜拉和他的助手多萝西娅·罗斯以及希拉·罗斯所做的这个实验被称为“波比娃娃”研究,讲的就是儿童极易模仿成人的行为。

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开创者,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后来的心理学之间的一个桥梁。他的书翻译成中文的还有不少:《自我效能》、《社会学习理论》、《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等。

之前已经有过介绍,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四、智力、认知和记忆

研究13:Rosenthal, R., & Jacobson, L.(1966).Teachers’ expectancies: Determinates of pupils’ IQ gains.Psychological Reports,19,115-118.

罗伯特·罗森塔尔的主要贡献是用心理学实验证明了实验者期望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存在,也就是说老师、家长都认为孩子聪明,结果在学习中,这些孩子真的还不错,但反之亦然。

罗森塔尔中文出版的书籍只有一本与别人合著的《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

研究14:Gardner, H.(1983).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New York: Basic Books

加纳德的《智能的结构》一书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MI理论),之前也已经介绍过他,所以不再多说。

研究15:  Tolman, E.C.(1948).Cognitive maps in rats and men.Psychological Review, 55,189-208.

爱德华·托尔曼是“认知-行为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他提出的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认知地图”概念非常有用,可以说也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贡献人之一。托尔曼还影响了城市规划领域里的凯文·林奇。

研究16: Loftus, E.F.(1975).Leading questions and the eyewitness report.Cognitive Psychology, 7, 560-572.

关于记忆的研究不得不提的就是伊丽莎白·罗夫特斯,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著作推荐(期待中译)》一文中,我也已经介绍过她。

五、发展心理学

研究17: Harlow, H.F.(1958).The nature of love.American Psychologist,13, 673-685.

哈洛的研究本文开头也已经介绍过,所以不提。

研究18: Piaget, J.(1954).The development of object concept: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in the child (pp.3-96).New York: Basic Books.

有孩子的人,大概一定听过皮亚杰,这个人仅仅通过观察自己的几个孩子,就提出了一套发展心理学理论,并为后来的智力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所以照看孩子的父母们,开始观察自己的孩子吧!

皮亚杰的书一搜一大堆,所以自己去找吧。

研究19: Kohlberg , L.(1963).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orientations toward a moral order: Sequ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thought.Vita Humana, 6,11-33.

柯尔伯格可以说能与皮亚杰齐名,他关注的是儿童道德观念如何形成。柯尔伯格没有生那么多孩子可以观察,他通过向孩子提出道德的两难困境来进行实验研究。

柯尔伯格的中文图书出版的有《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教育的哲学》等。

研究20:  Langer, E.J., & Rodin, J.(1976).The effects of choice and enhance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ged: A field experiment in an institutional setting.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4,191-198.

兰格和罗丁对于控制力的研究非常知名,就是给养老院里的老年人对于植物浇不浇水、什么时间接受访客等不同的控制力,结果发现自己可以控制的一组更加乐观,也活得更久。

六、情绪、动机

研究21: Masters, W.H., & Johnson, V.E.(1966).Human sexual response.Boston: Little, Brown.

马斯特斯和约翰逊关于人类床上行为的研究已经无人不知,涉及到太多不可明状的东西,所以只能请你自己去读吧。

大概由于太赤裸裸,所以不幸的是,他们的书只有《人类的性反应》这一本翻译成了中文。除了这本之外,他们还有《人类的性机能障碍》(Human Sexual Inadequacy)一书(1970)、《快乐的结合》(The Pleasure Bond,1970)、《同性恋观》(Homosexuality in Perspective,1979)、《人类的性行为》(Human Sexuality, 5/e,1995)、《危机:艾滋病时代的异性性行为》(Crisis: Heterosexual Behavior in the Age of AIDS,1988)、《马斯特斯和约翰逊论性与人类的爱情》(Masters and Johnson on Sex and Human Loving,1986)、《异性恋》(Heterosexuality,1998)等等。

研究22: Ekman, P., & Friesen, W.V.(1971).Constants across cultures in the face and emo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7,124-129.

保罗·艾克曼对于人类微表情的研究相当具有影响力,本周未读完的图书就包括他的《情绪的解析》,艾克曼的介绍参见《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著作推荐(社会心理学方向)》

研究23:  Ross, P.(2003, August 11).Mind readers.Scientific American, 289(3), 74-77.

菲利普·罗斯的巨大贡献是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测涉及人类思维、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大脑结构,fMRI简直让研究者打开了脑的黑匣子一窥究竟。

研究24: Festinger, L., & Carlsmith, J.M.(1959).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forced compliance.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58, 203-210.

费斯汀格已经在上周关于阿伦森的那篇文章里介绍过,他是“认知失调理论”的开创者,可以位列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前几名的人。

他的中文图书有《认知失调理论》、《人类的遗产 : “文明社会”的演化与未来》,回头我还会再介绍他。

七、人格心理学

研究25: Rotter, J.B.(1966).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80,1-28.

朱利安·罗特研究的是人类如何将事件归因,有的人善于归结为自己,有的人认为是环境,总体来说,成功都归为自己的能力,失败都是因为环境影响。这个理论对于认知失调和积极心理学都有可以解释的地方。

研究26: Bem, S.L.(1974).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2,155-162.

男女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差异和行为上的不同,桑德拉·贝姆关于男女性别认同的研究挑战了传统男女两极分化的观念,对于为何现在女孩子喜欢的明星都比较娘,或许值得用此理论解释。

研究27: Friedman, M., & Rosenman, R.H.(1959).Association of specific overt behaviorpattern with blood and cardiovascular finding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69,1286-1296.

迈耶·弗里德曼和瑞·罗森曼是两位心脏病学家,但“他们的理论和研究发现把心理学和健康联系在一起,并且对我们如何看待人格何以能导致或避免严重疾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摘自《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研究28: Triandis, H., Bontempo, R., Villareal, M., Asai, M., & Lucca, N.(1988).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on self-ingroup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4, 323-338.

这项研究将文化列入到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内加以思考,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背景是研究者在实验和研究过程中,必须加以考量的背景因素。

八、变态心理学

研究29: Rosenhan, D.L (1973).Onbeingsaneininsane places.Science,179, 250-258

罗森汉是那种潜入到精神病院,然后看看那里的医生能不能分清楚正常人和病人,实验结果发现:并不能!

研究30: Freud, A.(1946).The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se.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这里的弗洛伊德是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虽然她爹的理论被心理学家所诟病,但安娜的关于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却启发了后来无数人的研究。

研究31: Seligman, M.E.P., & Maier, S.F.(1967).Failure to escape traumatic shock.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74,1-9

塞利格曼是我比较熟悉的心理学家,之前介绍过他对习得性无助的研究,参见:《悲观是一种策略:习得性无助的演化生物学基础》。塞利格曼的书也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著作推荐(人格方向)》中介绍过。

研究32: Calhoun, J.B.(1962).Population density and social pathology.Scientific American, 206,139-148.

约翰·卡尔霍恩研究的是拥挤的环境对于行为的影响,对于老鼠的研究启迪了后来无数相关研究。关注人类居住环境对于人类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九、心理治疗

研究33: Smith, M.L., & Glass, G.V.(1977).Meta-analysis of psychotherapy outcome studies.American Psychologist, 32, 752-760.

史密斯和格拉斯对各种心理治疗的方法进行了评估,他们发现这些治疗的各种疗法的效果差不多。这个专业人士和患者都非常有用,不用去考虑选择的问题,只需要接受治疗就好了,前提当然是被认可的心理治疗手段。

“史密斯和格拉斯的研究在心理学的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因为这将使人们不再沉迷于试图证明某种具体疗法最为优越,而是把焦点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帮助那些受心理问题困扰的人们。”(出处同上)

研究34: Wolpe, J.(1961).The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treatment of neuroses.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132,180-203.

约瑟夫·沃尔普改良了心理脱敏疗法,用来治疗恐惧症、焦虑症等。不像弗洛伊德学派需要找出深层次的原因,这些患者只需要接受治疗就行了,基本上都可以缓解和根治。

研究35: Rorschach, H.(1942).Psychodiagnostics: A diagnostic test based on perception.New York: Grune & Stratton.

赫尔曼·罗夏是“罗夏墨迹测试”的发明者,其理论根基就是墨迹没什么特殊的意义,但一个人把墨迹看成是什么东西,就能够揭示出其内心的理加工过程。

罗夏墨迹测试在好莱坞很多悬疑电影里都有出现,例如最近看的电影《思维空间 Anna (2013)》里的男主对于高智商女孩的测试。

注意看看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墨迹反应心理

研究36: Murray, H.A.(1938).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 (PP.531-545).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在罗夏墨迹测验之外,还有默瑞等人开创的“主题统觉测验”(TAT),与罗夏关注点不同,这个测试关注的是被试如何解释内容。主要目的在于解释潜意识中的情节,也可以激发你的文学创作能力哦!

十、社会心理学

研究37: Zimbardo, P.G.(1972).The pathology of imprisonment.Society, 9(6), 4–8.

Haney, C., Banks, W.C., & Zimbardo, P.G.(1973).Interpersonal dynamics in a simulated pris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iminology & Penology,1, 69–97.

津巴多的研究我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著作推荐(社会心理学方向)》已经说过,斯坦福监狱实验是心理学史上被最多探究、讨论和分析的研究之一。具体可以参见津巴多的《路西法效应》。

研究38: Asch, S.E.(1955).Opinions and social pressure.Scientific American,193, 31-35.

阿希研究的是从众心理,使用的是科学方法。例如,让你和一群人看一段线段的长度,别人都认为一条比另一条长,要是你明明知道他们可能错了,但你还会跟随他们的回答。

研究39: Darley, J.M., & Latané, B.(1968).Bystander intervention in emergencies: 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 377-383.

约翰·达利和比勃·拉特内发现了“旁观者效应”,就是当你在路上看到有人晕倒,却不会伸手帮助,可能你会觉得别人会帮忙(或者认为是碰瓷的,研究者要考虑到文化背景啊!),最后没有一个去帮助需要帮的人。因为你们的责任扩散了。

研究40:  Milgram, S.(1963).Behavioral study of obedience.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371-378.

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也已经广为人知,与斯坦福监狱实验一样,几乎在每一本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教科书中都会提到。托马斯·布拉斯写了一本关于米尔格拉姆的传记《电醒人心》回顾了这个研究。米尔格兰姆的自己的书中文出版的有《对权威的服从》。


总结

这40项研究,并非都是实验,有的是研究方法的开创者,有的是独特理论的提出者,无论是哪一种,都在当代的心理学中影响深远,这些研究被引用的次数是1万次/年,作者也对于早年实验中的伦理问题,进行了的评述。

此文作为自己写作和引用的一个参考和索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