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西班牙人的祖先来自俄罗斯草原吗?

坐在西班牙的街头喝咖啡闲聊,看着来往的人群,经常有人问我,哪些是西班牙人?

我只能勉为其难地回答:没人知道。

的确,这个问题不仅是我这个在西班牙生活了多年的观察者不知道,就连西班牙本地的人也分不清楚。

#有纯种西班牙人吗?

我曾在“原住民”的巴斯克地区、迦太基人统治过的卡塔赫纳、或是摩尔人统治过的科尔多瓦和格拉纳达,以及显然有些不同的加泰罗尼亚,仔细观察过当地人的外貌特征,我看不出来有多大的差别。

他们同样说的是差不多的卡斯蒂利亚语,有时候是加泰罗尼亚语或是巴斯克语,大街小巷也是款式差不多的海鲜饭,穿着品味差不多的ZARA服装,开着差不多的玩笑。

我们常常被外观上的差异所迷惑,以为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眼睛颜色或是头发颜色,或有其他显著外观差异的人群中,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人曾以此作为奴隶和殖民的借口,中国人至今仍对黑人群体有着深刻的偏见。

当代的生物研究学者们,早已否定了纯种人的说法。一些人云亦云的欧洲介绍中,仍然使用着希特勒时期所流行的“雅利安人”概念,招摇撞骗。

有纯种西班牙人吗?绝对没有!

正如没有纯种德国人、纯种的美国人,纯种的中国人一样,生活在不同国家和区域的人,即便是现在看起来外观差异明显,但也都是混合了不同族群基因产生的混种人。

正如哈佛大学的大卫·赖克在《人类起源的故事》一书中所说:

古DNA已经勾勒出了多个高度分化的人群之间迁徙、融合的主要脉络,同时也证明这种迁徙、融合在塑造人类史前文明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还有人想追求所谓“纯净血统”的神话,那就是对铁一般的科学事实悍然不顾了。

赖克举例指出,在8000年前,伊比利亚半岛的采集狩猎者是蓝眼睛、深皮肤和黑头发(这个组合当今很少见)。而从安纳托利亚来到欧洲的最早一批农民却是浅皮肤、黑头发和棕色眼睛。这种组合与我们当今所谓的“人种”很少重合之处。因此,正如赖克指出的那样:

现在“种族”分类根本不能反映所谓的“纯粹”的生物学单元。相反,当今人群的差别只是一种近期的表象,是由不断的人类融合和迁徙造成的。

外观常常欺骗我们,但DNA却不然。对于DNA的分析可以告诉我们,西班牙人的祖先到底是来自于哪里。近些年来兴起的分子人类学,对于人类的迁徙已经有了不少令人吃惊的研究发现。在《人类起源的故事》中,赖克已经对这些研究进行过总结。

##伊比利亚的两个人种共同生活却未发生过关系?

2019年初,赖克和巴塞罗那UPF大学生物进化研究所(IBE)等学者共同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另一篇意义深远的研究发现:《伊比利亚半岛过往8000年的遗传历史》。通过这篇文章,结合历史和考古证据,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西班牙人祖先的构成。

在介绍这八次不同人群迁入伊比利亚半岛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原先生活在这里的人,包括尼安德特人和智人。

智人走出非洲之后,大约在4.5-4.3万年前进入欧洲。而此时的伊比利亚半岛尚有尼安德特人存在。最新研究显示,尼安德特人最后消失的地方是在穆尔西亚,距今3.7万年1。也就是说在伊比利亚半岛上,智人与尼安德特人曾经共同生活了6-8千年的时间。

虽然共同生活过上千年时间,但并不意味着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智人和尼安德特人杂交过,或者即便杂交过,他们的后代却没有将血脉流传下去,走进了死胡同。

而且后来迁徙到伊比利亚的人群已经替换了早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因此将尼安德特人的DNA带入现代西班牙人体内的,应该不是来自于半岛生活的尼安德特人,而是来自近东地区。

况且,虽然欧洲是尼安德特人的老家,然而欧洲人体内所含有的尼安德特人DNA比例,却少于东亚人。也就是说,来自另一个祖先群体的人融入到了欧洲人的血统中,稀释了尼安德特人的DNA比例。

尽管尼安德特人最终灭亡的原因还有争议,是被我们智人所携带的疾病、还是暴力冲突所灭,或者是被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导致?他们最终留在非洲以外的现代人基因里,只有区区1.5-2.1%的基因而已。

早期人类迁徙地图 1. 智人 2. 尼安德特人 3. 早期人科(来自维基百科)

在尼安德特人灭绝之后,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就剩下过着采集狩猎的智人了。他们小规模地分散在半岛的各地,有季节性的定居点,并不懂得农业技术,直到遭遇到来自中亚最早一批移民的冲击。

而正是旧石器时代的这些采猎者,画出了西班牙北部山洞里栩栩如生的壁画,最知名便是阿尔塔米拉山洞壁画。

阿尔塔米拉山洞壁画的复制品

##伊比利亚半岛的八次迁徙

下图粗略2地总结了赖克等人论文的研究发现,该研究指出了近8000年以来,来自其他地方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八次人口迁徙,并重构了伊比利亚半岛人的基因图谱。

进入伊比利亚半岛的八次大迁徙

按照年代,并结合考古和历史记录,我对这八次大迁徙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次迁入:早期中欧狩猎采集者

在8000年前之前,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生活着采集狩猎群体,这些群体就是35000年里一系列人群转变后的后代,之后他们遭遇到了一些来自中欧的采集狩猎人群。这些中欧的采集狩猎者,开始将外来的DNA带入到了伊比利亚半岛。

第二次迁入:安纳托利亚的农民

第一批带来的只是基因,没有技术。而1000年后,第二批紧随而来的安纳托利亚(现今土耳其)农民则将技术和基因一同迁徙到了欧洲,以及伊比利亚半岛。由于农业养活的人口远远超过了采集狩猎,因此这次移民到来后,出来了大规模的人口增长。
农业的传播(来自《人类起源的故事》)

这次迁徙的影响,赖克在《人类起源的故事》中解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至少保留了迁出源头的90%的DNA,这说明他们在迁徙途中与采猎者只发生了最低限度的混血。”

正是这批农民,也将那些在欧洲各地建造巨石阵的采猎者,完全取代。

第三次迁入:中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者

中石器时代,还有一批狩猎采集者跟随前人的脚步,来到伊比利亚半岛,然而这对于伊比利亚人口的基因构成,影响还是比较微弱的。

第四次迁入:西班牙人的父系祖先

直到大约公元前4000年的时候,一批原本居住在里海北部高加索草原地区,会骑马的人,冲进了欧洲,进入了伊比利亚半岛,并对伊比利亚半岛上男性基因进行了替代。

也就是说,现今伊比利亚半岛男人的Y染色体,100%来自草原群体3,已经没有了早年来自安纳托利亚农耕者的痕迹,完全被这些骑马而来的男性所替代。

一具青铜石器的封墓。男性基因来自高加索,女性来自伊比利亚

一般来说,游牧者统治广大农业地区,通常都会被后者所融合。历史上的例子有不少,例如莫卧儿、英国统治下的印度,蒙古、满族人统治下的中国,少数统治者的血统对整个农业群体影响很小。

因此,这批游牧者人口稀少,却能替代人口庞大的农民,的确让人难以理解,更加让人费解的是,这批草原部落进入伊比利亚之后,并没有发现存在大规模杀戮的痕迹4

以前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批来自草原部落的正是说印欧语系的人群。关于这个印欧语系的扩散,一种说法是认为他们起源于安纳托利亚的农民,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来自高加索的游牧部落。

持安纳托利亚起源的学者认为,随着农业文明的扩散,他们将印欧语系带进了欧洲。另一种草原假说认为,是原先的农民学习了草原部落的印欧语,发生了文化学习,而不是基因替代。

赖克等人的研究澄清了两种假说,并不是发生了学习,的确是来自草原部落的印欧语族使用基因替代了原来的安纳托利亚农民。

那么,操持印欧语的是什么人呢?是不是就是19世纪到希特勒时代所认为的印欧人或“雅利安人”呢?赖克通过分析指出,第一个说印欧语的人群可能居住在高加索山脉以南,当今的伊朗或亚美尼亚一代。其中一个分支,则进入安纳托利亚,形成了赫梯语。

另一支前往欧亚草原,与当地采猎者1:1混血演变成了颜那亚人,即我们所说的潜入伊比利亚半岛,会骑马的这部分人。即便是颜那亚人后来占领了欧洲,但并不是说他们就是所谓的纯种“雅利安人”,颜那亚人也是混血的后代。

那么,如何解释这些少数骑马群体替代了庞大的农业人口呢?赖克在《人类起源的故事》中,给出了两种解释,其中一种是原先的农民生产效率低,即是农业技术的生产效率,也指养育孩子的生产效率,最后抵不过高产的草原群体,最后灭绝了。

但另一种解释可能更加靠谱。正如西班牙人后来在美洲所做的那样,将欧亚大陆的疾病带给了没有免疫力的美洲原住民,最后导致他们大规模死亡。来自草原部落的颜那亚人,也很有可能带来了草原上的鼠疫杆菌,正如后来蒙古带给欧洲的黑死病一样,使原本没有免疫力的农民大批量死亡,而与草原部落结合的女性农民后代,则幸存了下来。有少量的古DNA支持这种病菌假说。

第五次迁入:青铜/铁器时代的凯尔特人

这次潜入发生在大约3000年前,是来自中北欧的骨灰瓮文化群体进入了伊比利亚半岛。骨灰瓮文化来自于考古记录,这种人群喜欢火葬,并把骨灰瓮埋起来。骨灰瓮文化与凯尔特人密切相关,这个时期也是青铜过渡到铁器时代。

青铜时代晚期的欧洲,黄色部分为骨灰瓮文化影响区域(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第六次迁入:希腊、腓尼基人

公元前600-500年之间,正是东地中海的腓尼基人和希腊人对外扩张时期,他们在沿地中海海岸建立了很多殖民据点,西班牙沿海就有不少。

前罗马时期伊比利亚半岛,蓝点为腓尼基/迦太基据点,红点为希腊人据点(来自维基百科)

东地中海人群为伊比利亚半岛带来了至少六分之一的血统,如果加上罗马人的血统,则占据了四分之一。

第七次迁入:罗马时代的北非人

经过三次布匿战争,罗马打败迦太基后,并花费了将近200年时间,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先后划分为两三个行省进行统治。虽然罗马在西班牙有不少驻军,然而这次迁徙却并非来自意大利。

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来自维基百科)

因为,此时的北非也掌控在罗马手中,而这次迁入西班牙的,主要是来自非洲。

第八次迁入:北非的摩尔人

最近一次移民也是来自北非,与历史上711年摩尔人登陆西班牙后有关。然而,当下西班牙人的血统中,来自北非的比例很小。即便是收到摩尔文化更深更久影响的西班牙南部,也并非像人们所预想的那样,北非的基因影响并不是很大。

这是因为天主教双王于1492年收复格拉纳达之后,赶走了大部分的摩尔人。

##例外的群体:巴斯克人

原来以为,巴斯克人是伊比利亚半岛最早的采集狩猎部落的后代5。然而最新结论显示,巴斯克人依旧收到了第四波来自草原移民的影响,直到公元前1000年的铁器时代,巴斯克人才与其他人群隔绝开来,并较少收到来自希腊、腓尼基/迦太基和罗马人的影响,更不用提后来北非的DNA在这里基本见不到。

最后,按照当前DNA的研究结果显示,当前西班牙人主要由南/西欧人、北/东欧人、高加索人、还有部分中东人、次撒哈拉非洲人等混血而成。正像下图所显示的那样,这七个主要群体也并非都是单一的纯粹种族,而都是不同人群融合混血而形成的,只不过某个群体的DNA占据较多。

基于七个群体的现代西欧人DNA构成


参考文献:
1. 伊比利亚半岛的基因组历史重建
2. 维基百科:伊比利亚半岛的遗传史
3. Iñigo Olalde等: 《伊比利亚半岛过往8000年的遗传历史》.发表于2019年3月15日《科学》 杂志

  1. 重建伊比利亚半岛最近8000年的遗传图谱
  2. 八次主要移民塑造了伊比利亚半岛人

  3. 巴斯克人的遗传起源可以追溯到铁器时代
  4. 伊比利亚的原住民根本未被杀害
  5. 大卫·赖克:《人类起源的故事》,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1. 早年根据碳测定的2.4万年尼安德特人的生活年代并不正确,2014年修正了该说法。根据2017年最近的研究,比原先发现的直布罗陀尼安德特人更晚了5000年时间研究见此文章:https://doi.org/10.1016%2Fj.heliyon.2017.e00435 ↩︎

  2. 该图是我根据这篇报道中所整理的图片编辑加工而来。 ↩︎
  3. 因为Y染色体只通过男性遗传,即传男不传女,所以当今的伊比利亚男性Y染色体继承了来自草原群体的全部DNA,而整体来说,这些草原群体贡献了伊比利亚人总体DNA的20%。配图中的墓葬显示了来自草原群体的父亲,与伊比利亚当地的女性结合。 ↩︎
  4. 见参考文献7. ↩︎
  5. 见我根据早年斯福扎论著写作的文章:《巴斯克人:欧洲最后的原住民》。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