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到某个学生迷恋网游自杀了。
在别人看来,这比杀他或者他杀危害更小些。因为不论这两者都会造成至少两人的罪过。而自杀者,却找不到应有诉讼对象。无论怎样,一个少年的夭折总令人心痛,更不要说父母的痛心了。
媒体和公众舆论都出现一边倒的趋势,那就是网游导致了并还要将继续导致这种事件的发生。
当然站在另一边的还有开发网游的公司,在极力的为自己辩护。至少从法律上看,受害者一方不会在争论中胜出。
政府正在积极地鼓励这种被称为“创新产业”的行业,却在对网游的分级(向电影分级一样)以及限制未成年人沉迷方面没有得力的措施。
爱玩以及没有底线的游戏欲念是每个小孩的天性。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就像自欺欺人的宣称人性本善一样,把人的堕落归结为撒旦的引诱,然而如果是至善的本心又如何能被引诱,是个悖论。虽然讨论这个似乎已经过时,但在我们何尝不是以为是网游损害了少年,继而归结为那个背后贪婪无耻、利益熏心的资本家(资本家:为政治教科书中所表示的原意)的过错。
我无意为“资本家”辩护,这里也无意去讨论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状态彼此的利害关系。我是在追问:这到底是谁之过?谁杀了这些“花朵”?
父母吗?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爱的表现便是从准备受孕开始的呵护(从遗传的角度讲,我还是相信那些科学家以及政治家所说的优生优育),但优生优育往后的继承则是优秀优良,所谓“从起跑线上不输给别人”,为了有个好的将来,有份优良的工作,最后是希望自己也能在老年受到优良赡养。
于是,父母便在教育上不仅付出了很大的积蓄,也付出了更大的心思。上个好幼儿园,读个好的小学,有钱的再送进“贵族学校”(也叫“贵校”,因为学费贵啊),考个名牌大学要么留学什么的。然后就看看吧,孩子们日渐失去了童心,失去了自由,留下的是一大堆的作业、课外读物、还受些技能教育(比如音乐啊,美术什么的,在这里只能是技能学习了,而不是美感教育)。
写到这里,似乎一个简单的网游问题牵扯了太多的东西。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反思,但是如此一个社会大背景下,反思又能如何?我们送孩子读书的目的是什么?送到学校后,剩下的就交给老师了吗?问题再放大一些,我们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