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书写与输入

书写是历史的见证人,所谓“有史以来”即开始书写以后,它成为划分历史的标尺,所有未有文字记载的史前史只能诉诸历史学家的文学想象。书写同时也是历史的合谋者,留存文字的书写者垄断了远古的言说,剔除了他者的话语空间。而那些肩负挖掘最早书写文字的考古学家,被膜拜为民族的文化英雄,担当起“断代工程”的总工,梦想能推前史后史的时间刻度。
书写决定了文化模式,并传承了文化模式。汉文化模式的躯体正是由书写的三个要素构架而成:书写器物、书写之法和书写成品。
书写器物即与书写相关之物。笔、墨、纸、砚在原产地或原材料上的认证构成了一个书写器物体系,它们与书房、案几、檀香以及女人,携手构建起了一道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写之法是知识精英的一种姿态和身份,颜柳怀张等个人书写形式上的美感成为内在德性的张扬;它又是集权者的工具和技俩,篆隶行草等官方钦定字形繁简上的标准成为外在霸权的遮羞布。
书写成品即作者手稿,是人与器物媾和的产儿,原稿书法上的“神韵”奇迹般地在手工复制时代的碑刻字帖中延续着,它成为后人凭吊的图腾,承载起道德垂示的典范和文化摹写的样品。
以上三者昭示了汉文化作为一种书写文化的独特所在。近世书写器物在形体上有了的改变,如从毛笔到钢笔、铅笔、圆珠笔、水笔等;在数量上也不断减少,由笔墨纸砚四样减少为纸笔两件。器物的变更使书写之法的效率大为提高,也减少了书写成品的物理空间,但并未真正改变书写文化的本质。直到电脑的出现,才带来了汉字书写的根本性革命,也使得书写文化渐入至输入文化。
建构输入文化的要素与书写文化大为不同,他们分别是:输入法、标准字体和电子文档。
输入法:键盘绝非书写器物的再次简化。离开输入法软件,键盘只是块状的聚乙烯材料,因此在输入文化时代,输入法才是关键,高效便捷的输入软体就替代了繁笨的书写硬体,原本集约在笔墨纸砚上的苛求演变为输入法字库里的挑拣。
标准字体(复数):电脑系统字库将字体标准化,并提供了若干种字体以备输入者选择。这样以格式化的字形字体替代了手工劳作的痕迹,书写时代的个人化印迹完全在此消匿。
电子文档:输入文化没有原稿,只有修改稿,即最近一次编辑后的文档。千百比特空间的字符文档替代了浩瀚充栋的文稿,原本收藏书写成品的图书馆、博物馆变成了安置在机房服务器上的数据库。
这些都是输入文化的典型特征,特别是它并不像器物、书法和手稿在书写文化中与书写者息息相关,输入法、字体、文档都不过是临时集结在主程序指令模块下的碎片,只有输入的过程成了人与文档之间唯一的鹊桥。
因而,无纸化的未来即一个无书写的未来,也是一个输入文化代替书写文化的未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