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在中国大陆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最新、最高代表时,以进步、进化、发展为宗旨的达尔文主义者们,才发现如此激烈的一场文革竟然还没有毁坏汉字。于是,1920年代左右的那场对汉字全面阻击战又重新激起了回响,它的“古老”再次成为诘难的口实(虽然已经过简化),并进而成为僵化和落后的代称,这场拉丁化呼声振聋发聩。
只有那些埋头致力于解决汉字输入问题的早期高新企业,不仅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也为汉字的幸甚延存做出了贡献。因此,书写文化的式微和输入文化渐次崛起,使得输入法成为这个时代的关键隐喻。
虽然输入法软件多达上百种,但就构成方式而言,主要是形码输入和音码输入两大类。形码和音码输入法的最大差异不在于输入速度上的竞赛,而更多是文化上的分野。
形码输入法以字根为基础,将汉字拆解然后组合,即以形构字,其原理与汉字的构字方法类似,也大致保留了汉字偏旁部首的组合规则和左上右下的先后次序。可以说,形码输入沿袭了汉字的书写规则,它是书写文化过渡到输入文化的缓冲器,所以赢得了前书写文化遗老们的欢心。
形码输入法用快速的数学运算将字根的排列组合与字库中的可选择项对照后输出汉字,产生了重复率低、效率高等优势。感召于效率至上的资本主义精神,它一度被写入简历成为输入文化时代求职者的技术资本,并进而成为办公室里年龄政治斗争的利器。
形码输入法大多以字根为基础,繁多不易记忆,而且标准键盘设计并未为每个字根提供对应键,这就为入门设置了较高的槛,因此在电脑开始普及的头几年,这种“高深”的输入法占据了各种电脑入门培训班课时的八成左右,他们除了教授按步骤开关机的常识外其余时间就是练习形码字根的熟练程度了。形码输入法成为一种分类标贴,显现出个人的技能水印。
而音码输入法以汉字拉丁化拼法和发音为准则,在标准键盘上直接输入,即据音选字。已拉丁化的汉语拼音与标准美式键盘上的字母属于同源,因此不存在按键上所指与能指的脱节,音码输入法是一种不用学习就可以使用的输入法。(虽然汉字发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南方人大多在蒙学阶段并不注重于此,学习起来与日常语言差异甚大,但拼音输入法大都从技术上解决了此问题)。
汉字同音字众多,使得音码输入法在速度上一直为形码输入法使用者诟病。甚至它同汉语的拉丁化拼音一起,被“义和团”人士诬灭为汉字沦亡的罪证。然而,众多的汉语方言并未使汉字书写多元化,统一的普通话发音更不可能成就汉字的解体,而依靠标准发音而生的音码输入法更加强化了汉字的霸权地位。由此可见这些人士的逻辑相当混乱。
虽然个人对输入法的选择纯属爱好,但形码和音码输入法的此消彼长却有其内在逻辑。将文化精英与商业精英的输入式书写全单笼络,形码输入法就成为正式、正规的输入法,它是后书写时代的严肃写作。因此,可以说形码输入法是一种精英式书写,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早期的互联网应用如电子邮件、论坛等都有浓厚的精英氛围。
然而电脑的普及速度和互联网民的增长速度都远远超过了人们记诵形码字根的速度,个人电脑的大众化使得音码输入法的使用者剧增。互联网并不只是电脑与拓扑学的爱情结晶,它为消费者提供了购买电脑的重要理由——在一个资讯时代对信息的抢先占有。然而,无论是互联网企业的低俗抑或是新涌入网络用户的低能,都推动着互联网向娱乐化渐行渐远。同时,形码输入法也随着早期精英式论坛的衰落成为古董,新一代不再记诵字根的网民敲着他们的火星文,成为娱乐时代的新秀。
音码输入法使得书写与表达都不再只是少数人的权力,大众成为信息交流和文化创造的积极参与者。错字、别字以及话语不通或者修辞不佳都成为不了沟通的妨碍,也不会有独揽汉字书写的权威人士在高处窃笑或挖苦。音码输入法瓦解了一元式书写的霸权,“脑残”一代在互联网上率先体验了后民主生活和自由时代的文化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