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承受了太多的责任。我们要振兴国家,要“发展生产力”,要把“科教兴国作为第一要务”,要从娃娃抓起,于是一部《淘气兰猫1000问》成了我们(而不是孩子)最喜欢的卡通片;我们要建立“诚信文明”的社会,要有“八荣八耻”的道德观念,要从娃娃抓起,于是央视的少儿频道每天播着连我们自己也无法践行的道德;我们要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理想付诸,要从娃娃抓起……
的确,我们国家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而这种渴望富强、期望得到认可、重获自信的心理是每个国人所盼望的。而正是基于他们是“未来的希望”。结果,孩子们失去了美好的童年、失去了本应该属于自己的世界,他们的权利被我们剥夺了。
这种把我们一代人的责任转嫁到他们身上只会有这样的结果:孩子们的课程、业余活动和爱好中有了太多刻板的教育内容,有了以“建设创新性国家”为借口而支持民族产业的举动。这些太多的影响到了孩子心灵和智慧的开发。因此,教育的重点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先教育父母和教育自己开始。我们自己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像那则公益广告所道出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那些无能的人,才把自己的无能转嫁到教育并希望通过孩子弥补自己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