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仅仅在于破除思维偏见,不含任何对某一人群的恶意侮辱和敌意。
中国人在两件事情上有些截然相反的看法:一个就是养狗喜欢养纯种的,另一个就是对混血儿有特别的喜好。
在两种事情上对混血有不同看法,是非常奇特的事情,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对于养纯种狗这种事情,大概古今中外的审美是没多少差别的,主要是纯种狗毛色、外形和比例等外观上的确好看。人类驯养的其他动物中,如对马的要求也和养狗是一个道理。
而到了当今的中国社会,养狗变成了一个身份象征。你家养什么狗?贵宾、牧羊或是哈士奇,还是高加索?却鲜有人说家里养了一只小黑、小黄或是小灰,这样的杂毛狗。
反而,现在西方人养狗,若不是为了比赛或配种之类的用途,家里养只狗恐怕并不在乎是不是纯种。追其原因,大概是希特勒那一套实在让欧洲人饱受摧残,凡是讲究血统、基因或是种族纯正的,大概都会归入到希特勒之流。
社会观念的变化让西方人对于狗的选择上倒是并不大看重纯种还是串,反而更把狗当做家人,而不是中国某些人群里,当做是大爷伺候。当然,你可以说别人家的狗不纯嘛,没你家的纯正,当然对待方式不一样了。
对待狗方面,西方人已经很少去讲究血统。再看看待人的方面,两人相恋,更不会因为种族和民族差异而成为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借口。你可以说,德国人和法国人结婚,就和山东人和山西人一样普遍。但一遇到中西的跨国婚姻,看法却大不一样了。
无论是看台湾还是大陆的综艺节目,只要来宾一说是混血,马上就有了更多的赞誉之声、赞美之词。这是两岸文化中共同拥有的非常奇特的景观。
不少中国女孩男孩也希望生一个混血。喜欢混血,但前提是,混血得是和西方白人混血。
中国人常问在国外生活,会不会受到歧视。但中国人自己,往往带着更强烈的歧视来看待别人。划分的方法很简单,读一读《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平看到食堂里的白黄黑三种馒头就知道。
路遥就将三种馒头对应为三个世界:西方、中国和非洲。黑的最不好吃也最低等,白面馒头最好却最贵,而孙少平选择了黄色玉米面馒头。
虽然是个有意思的设定,但这样的小说若是放在现在西方看,那绝对是严重的种族歧视,会被当做政治不正确来对待。虽然西方人在私下里大家吹牛聊天会说说种族问题,但绝对不会放到公开场合去说。
路遥的问题至今少有人发现,他的看法也恰恰代表了普通中国人心中对于世界的鄙视链。西方代表的白,接下来是亚洲的黄,和非洲的黑。
以这个歧视链再看混血的问题,看到一个中国姑娘和一个黑人结婚,众口一致称赞的恐怕很少。混血的鄙视链就和路遥的三个颜色馒头一样,西方白人混血,其次是亚洲日本韩国等黄种混血,再次等的估计是与黑人混血的待遇稍好一点,比如与土耳其人,或是伊朗人。找个印巴和菲律宾人混血,恐怕你收获的歧视眼光不会比与黑人混血的强。
就是在白种人之中,混血也有个歧视链,比如和英国,德国或法国的混血,就会高于与意大利,西班牙或是塞浦路斯的。和美国、加拿大人的混血,要好过中南美的。
从歧视链的地域来看,你就知道我们对于混血儿的看法是多么势力,那就是按照富裕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更确切说,就是近代以来曾经或现在强过中国的地方,混血儿就被人称道,反之则会受歧视。
试想,可能一个中国与沙特的混血还是可以接受的,但要是与埃及或也门的某个阿拉伯人,你可能就要看看了。
以上只是对中国人观念里混血儿和歧视观的一般性描述。记得前一段时间有个洗衣粉的广告闹的沸沸扬扬,很多中国网友不理解,为何黑人放进去出来白人就是歧视了,而反过来就不是歧视。
问这个问题的人,反映了他们是对自己的种族歧视观念是多么无知和不懂得反省。而一旦自己在国外哪怕是碰到了一点可能因为沟通和理解差异,导致自己感觉受到歧视与排华。这时候,如果一个西方人在电视上或媒体上,大谈特谈,没什么大不了的时候,你能收起你的愤怒一笑了之吗?
人为的设置这种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看待混血的观点不仅暴露了势力,也暴露了我们长久以来被扭曲的民族心态。
中国人自信心的丧失导致了在清末开始出现的自强运动,除了思想上的自强,身体上也要锻炼。电影霍元甲,或是黄飞鸿等系列里,凸显的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武功,和踢破东亚病夫的象征意义,正是身体开始被国家、民族意识形态所改造和收编的过程。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提出来的强国方案中,就有一条通过大量引进西方女人来改造日本人基因的措施。这种措施也跟随清末宪改,通过我们学习日本,进入到了我们的对于西方进步与富强的想象中。
强调这段历史,只是为了凸显我们的这个观念是多么奇葩,一方面在害怕被别人歧视,又担任着歧视的积极实践者。
对于人和狗,都应该抱着众生平等的方式对待,而不是带着任何一种眼镜去区分,去判个高低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