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维基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数据:
84%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Size要长于平均值。
文科生可能不理解,这个统计数据的意义。一般来说,统计结果应该是50%认为自己的size低于平均水平,50%的人认为高于平均水平,这才是平均的意义。而事实上却超过了50%,那就是说至少有34%的人在吹牛。
另一个调查显示:
85%的女性“非常满意”她们男伴的Size
其实对比来这两个调查看很有意思。男人喜欢自夸,那么女人也挺满意,也就是说85%左右的女性是个骗子,在满足男伴的虚荣心!
之前在读《思考,快与慢》的时候,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家的丹尼尔·卡尼曼也提到:
90%的司机都相信自己的车技要高于平均水平
说的真的是司机,老司机不要乱想。
还有在罗尔夫·多贝里的《清醒思考的艺术》一书中,举出了一个类似的例子:
84%的法国男人都声称自己是高于平均水平的好情人。
这个法国人的自信和男性对于自己size的自信竟然如此雷同,都是84%!
Anyway,这个在心理学上叫做过度自信效应(或叫自负假说,Hubris Hypothesis)。
乐观主义是人类的一个普遍特征,对于很多事情都会看到好的一面。
很多人不相信情侣甜蜜只有3个月有效期,开始谈恋爱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是个例外。
认为自己才能独特,在某个领域会是一匹黑马,无论是写文章还是投资股票。
创业者都认为自己能够是业界的一枝独秀,未来的比尔盖茨或是乔布斯,公司未来的前景不是Facebook就是Google。
大片都扎堆上映,以为自己能够比别的片子优秀,从而拿下当季票房冠军。
……
生活中太多例子,正如多贝里所说,
企业家就像结婚的人:坚信自己不在统计之内。
过度自信容易导致认知不足。然而,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却认为,乐观是一种使人从挫折和失败中复原的动力。那么,如何调和两大心理学大师的观点?
在我看来,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对于自卑者是有非常正面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在心理成长期的孩童和青少年,以及患有自卑症的人群。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里,也强调了积极和正面对待人生,可以构建较为正能量的人生观。
例如做销售被人拒绝,自我良好的心理应该不是认为自己糟糕,而是拒绝你的人不大友好。
但过度的自信,容易导致决策上的失误,特别是在经济行为上。投资、创业与制定企业规划,都容易因为过度自信而导致惨败。另一方面,人在有一些成就之后,最容易犯过度自信的错误,尤其以所谓的“专家”和“学者”为主。他们在某一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或所长并没有错,往往以为对所有事情都可以评头论足。
正如多贝里说:
过度自信会令你忽视你真正知道的东西与你已知的东西之间的区别。
所以,调和积极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之间的冲突我们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当你极度自卑、处于人生迷茫阶段的时候,请多读读积极心理学,补充能量或许继续前行的动力;当你有所成就,请学习一下行为经济学,而不至于过度自信。
有一种可能是,某方面极度自卑的人在另一方面却过度自信。比如,那些自以为是夸耀Size的男人,大概某方面能力不足吧。
多贝里给出的结论是:
请在你筹划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
塞利格曼给出的意见是:
冷漠、消极的情绪会激发一种挑剔的思维方式:集中注意力去挑毛病,然后宣判出局。相反,积极的情绪会使思维进入有创造性、包容性、构建性、非防御的大道。
至于你何去何从选择,还得权衡两方面和自身的处境。
还有,女人较少高估自己,过度自信在男人身上较为明显,不妨在男人吹牛的时候(无论是在饭桌上,还是在董事会里),听听女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