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这10本书改变了我的学术研究之路

研究生第一节课,老师讲完课后,学姐带着坏笑问,第一节洗脑课程怎么样?几个新生有些不知所云。

学姐意味深长地解释说,通常来说,读这个研究生呢,就是要把大学并之前学到的东西都要清洗掉,经过两年半连续洗脑程序,视最终清洗后的残留情况如何,发放学位证。

一帮新生听的目瞪口呆,问,要是清洗不掉呢,是不是就永远不能毕业了?学姐哈哈大笑,那就是你们的造化了,谁让你们选择读这个研究生呢。

说完后,学姐扬长而去,留下一群新生,都在揣摩着怎样才能够毕业呢?答案在风中飘……

三年后,一名已毕业的后生,将这几年聆听所学加上切身阅读体会,整理成册,遂曰《洗脑书单》,以供后来者参考,不至于落到迷茫而学无所成。


以上故事只是个楔子。真实的故事是研究生入学老师开了一份特别长的书单,之前读过的书,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但远没有让我的思考达到深度。

带着焦虑的心情,看着这份上百个书目的书单里,有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历史,文艺批评等学科内容的,不知如何看起。

经过一番苦读与补救,才勉强让自己有了研究方向。虽然这份书单至今仍未读完,但各人根据自身的兴趣吸取一二,也不枉费学姐学长的一番苦心。


一、理查德·罗蒂《偶然反讽与团结》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理查德·罗蒂《偶然反讽与团结》

在步入哲学之门后,就阅读了这本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罗蒂的代表作。这本书里关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讨论,带给我最大的影响是,让我不只关注纯粹哲学领域里的问题,而是将哲学思考建立在具体生活中,去关注公共领域的问题。

这也是研究生导师所一直教导我的方向,我在罗蒂这本书之中找到了最合适的支持。我不再去像一些哲学系的学生那样,只关注一些纯粹概念,如海德格尔的“此在”问题的辨析,这些形而上的问题,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公共领域里。

二、萨义德:《东方学》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萨义德:《东方学》

如果说黄仁宇让我从经济史的角度重新认识了马克思,那么赛义德让我从文学研究的角度重新认识到了右派的偏见。

这本书在西方学界的影响相当大,可以说是开启了西方学界重新认识自己的“东方主义”问题,即对东方的偏见和他们的“西方中心主义”背景。我们现在说的“白左”一词,虽然不是来自萨义德但却是萨义德所致力于批判的。

也是萨义德也让我们能够看清自己所拥有的“西方主义”偏见,以及“自我东方化”的问题。例如,学届讨论的张艺谋早期电影里,将自身的民族偏见(来自西方人的偏见)展现给西方人看。

萨义德思想有用,但谨防陷入到另一种极端中去,就是左派民族主义的陷阱里。因此,东方主义需要其他人的思想进行中和,谨防落入到王岳川之流和宋强那本《中国可以说不》等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中。

三、王国斌:《转变的中国》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王国斌:《转变的中国》

我在很多地方推荐过这本书。他的书与彭慕兰的《大分流》一书研究的主题类似,却各有偏重。王国斌通过以中国为参照对比西方,和以西方为参照来对比中国,两种方法破除了西方研究中的“东方主义”思想,同时也破除了我们自己对西方对偏见。

例如,研究明清时期与欧洲的经济方面比较,斯密型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与在西方的发展各有不同,却差异不大。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理解了黄仁宇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里提到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在近代国家的形成和政府对于危机的处理上,王国斌认为,明清时代的中国看起来更为有效,中国在此又扳回一分。

关于西方为何在近代超越东方,彭慕兰在《大分流》里提出了“偶然论”的观点。这两人对于经济史的论述,其实有更多值得重新思考的地方,只是我们还没有进一步沿着他们的思路前进。

四、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

桑塔格作为一个女性研究者地位,如同阿伦特一样,她们都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女性学者。这本书包含两篇有分量的论文,在文章中桑塔格通过对结核病、爱滋病、癌症等疾病的反思和批判,指出了我们社会中如何将“有病”隐喻化。

例如林黛玉的结核病就变成了一种美学,柔弱之美。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社会往往将身体上的一种病变成一种道德批判,进而成为了一种压迫,这也是桑塔格遵循着福科的路线,进一步讨论身体权力。

五、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一巴掌打在我们脸上,我们所谓的民族、国家等问题,都不过是被构建起来的“想象的共同体”。从早起印刷和阅读普及,建立起来陌生人之间的一个阅读圈,进一步在语言、民族文学等领域里加强,民族国家的观念就这样被建构起来。

这个观念非常有用,让我们看到民族国家不过是近代以来所构建起来的,而不是自发形成的。读到中国历史的时候,你发现我们在晚清以来才逐渐形成了民族的观念。

这个“想象的共同体”的学术拓展,可以进一步到“网民”、“90后”或者是其他一些含糊的群体上,去追溯这些群体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通过共同拥有的哪些观念才被构建起来。

六、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又是一个让我敬佩的女性研究者,在被男性建筑师、规划师和城市理论家所领导的这个学界,一个女性发出了她最为强烈的呐喊,并让我们看到了在理性主义的规划师下,我们的城市如何变得不再人性化、不再适合居住。

当你开始清理城市里的外来人口,当你觉得小商小贩有碍市容,当你把马路拓宽、人行道变窄,当你在电脑上绘制城市规划图的时候,可曾去实地看看,走在多元化与热闹的街头上,感受一下生活的活力。

这本自1961年出版以来,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却并没有在国内引起重大的反响。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师们,看中的是包豪斯、现代主义和信仰理性,不会在乎一个老太太的呐喊的。

雅各布斯是我在城市研究领域里最喜爱的一位学者,以至于写了一本书评集来为这位老奶奶致敬。见我的《建筑师也应该学点文化研究》

七、卡尔·波兰尼:《大转型》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

波兰尼进一步打击了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偏“右”的立场。本科学经济学时候,恨不得所有国家能够像新古典经济学家所说的建立一个大社会小政府的理念性国家。这样自由市场经济可以横行无碍,亚当·斯密和边沁等人的人人为我,最终导致的我为人人观念可以变成现实。

在我遵循着自由主义的旗帜,读哈耶克、伯林等人的自由主义时,我遇到了波兰尼,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让我从自由市场是自发形成的这种陈旧观念中解放出来。波兰尼破解了这种神话,正如松巴特破解了韦伯提出来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样。

读研期间还试图弥补波兰尼与哈耶克之间的分歧,试图找出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以至于两种思想不会在我脑中打架,名字叫做《医仙与毒仙:哈耶克与波兰尼的共识》

八、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戈夫曼的这本书差点忘却,这本社会学领域里的奇特观点,我没有找到同类的研究,也没有看到过戈夫曼其他的著作,因此这本书不像我读其他人写的书那样。

如果一个思想家的书我觉得非同一般,就至少会翻看他写的其他两到三本著作,或者找到类似的研究方向的著作来读。但戈夫曼在我这里却孤零零的,以至于找不到合适的归类。

他使用表演所来的“拟剧论”,对人类社会互动、邂逅、聚集、小群体和异常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从而提出了一套比较深邃的观点。这些观点不同于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但却非常有助于观察和分析我们社会交往过程。如果你对人际关系等问题感兴趣,不妨一读。

九、黄金麟:《历史、身体、国家》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

从福科而来延伸出来的研究,在20年代最后的几十年里横扫了西方学界。像是桑塔格从身体与权力的角度对疾病的研究,或是萨义德从福科知识与权力的角度对于“东方主义”的研究等等。

黄金麟的这本是中国学界从身体入手,研究我们近代以来权力如何介入到身体管理,我们的身体如何与国家意识形态产生了莫大的联系,被塑造、被改变。

读了这本书, 你可以明白《黄飞鸿》、《霍元甲》等系列电影里,对于强身健体保家卫国观念等塑造,你也可以追究在90年代之后,我们找回了自己部分身体的主权,但又完全挣脱出来的困境。

十、菲利普·津巴多:《路西法效应》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津巴多:《路西法效应》

这部书是基于津巴多在多年的研究后所提出的一个具有震撼力的著作。你可能没有听过斯坦福实验,但你应该知道美军虐囚,或者看过《斯坦福监狱实验》这部电影,或是《浪潮》。

“路西法效应”是电影导演特别喜爱讨论的题材,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后来的心理学家的各类实验,多次验证了“路西法效应”的存在。我们不能依靠人性中的善良,我们要避免恶制度的存在,让好人可以做好人,让坏人做坏事得到惩罚。

如果一个制度或系统的存在,让好人都可以变成了坏人,那么我们就应该是时候改变这个制度或系统了。


以上十本书,是在我读研究生期间(并未包含最近几年的阅读),对我研究影响较大的几本。当然又忽略掉了很多,例如读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之外,还读了他的《文化与帝国主义》。我最喜欢的城市和文化研究的雅各布斯,几乎读了她所有知名的著作。当然还有一些像哈维、桑内特等一些书并没有进入该书单,但也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学者。

正如研究生那份书单上张闳老师所写的话:

任何书单都是书的欠缺。

好的阅读从来就是对书单的背叛,同理,对书单的迷信也就是对阅读的背叛。

书单无非是书的丛林中的一些路标,提示通向某处的可能的途径。遵循这些路标,可能安全抵达某处。但对于探险家来说,他需要的是绘制自己的地图。


附:那份令我痴迷和焦虑了很久的书单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