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本来我觉得这样的问题根本不值得问,但在《亚当和夏娃是如何学会交配的?》一文中,很多简友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有的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我能够写一篇文章给予解答。
问过身边的一些朋友,他们大多属于无神论,有的则表示如果选择一种宗教来信,也宁愿会选择本土的佛教,而不是外来的宗教。即便是无神论者,有时候也承认中国人宗教的匮乏,难免使得整个社会道德沦丧。
我自己的信仰转变,在《从基督徒到异教徒:我的灵性之旅》一文中早已经说过,总结出来就是《中庸》开篇的那句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当你在问,是否选择信仰某个宗教的时候,无疑还是处于修道阶段,而真正能懂得天命,“率性而为”的时候,你才是超越了信仰,而走向了灵性的追求。在此强调,不要误解了“性”这个词。
古往今来所有信教的人中,有不满足于教义而继续追求灵性的教徒,也有只听从教义而行事的普罗大众。道教、基督教派、佛教等莫能例外。
宗教诞生过程
从宗教的本质来说,他们都提供了一套超越世俗生活的见解,无论是基督教派所说的天国,还是佛教提倡的极乐,抑或是道教对于仙寿的追求,这才是他们最初吸引人去信仰的理由。
一种信仰赢得信众,开始有人追随之后,它就从最初早期创始人对灵性的追求上,降低到了对信众教义的要求上。教义因此成为必要,普罗大众需要的是快速的解脱之道,无论是每天念诵五遍“阿弥陀佛”,还是禁食肉食或者忏悔祷告。
信仰变成一种有组织的宗教,以便用于管理信众、传播自身、组织仪式、收受捐献,这也就产生一个专门的“祭祀”阶层,或名为“神父”或“长老”或叫“道长”,与社会组织产生的过程极其相似。
组织人数的扩大,各个层次的都有,信奉某种宗教的也有了派别的划分,有信奉“洗礼派”的,也有大乘之宗,还有黄老之学等不一而足。派别的划分让一些对灵性追求不满的人,可以更高一个层次;而普通大众只好停留在遵奉(不同教派的)教义的阶段。
以上只是宗教诞生与发展的草图,感兴趣的可以进一步去研究不同宗教的发展变迁,但此处与本文无关也不再赘述。
宗教的功能
在科学于近代发展之前,诸多宗教分别提供了关于世界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所谓“一揽子解决方案”就是,在人的诞生、死后的去向,肉体与灵魂,社会规范与道德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的解决之道。
这些“一揽子解决方案”让信众不再迷惑于自己从哪里来,死后将去哪里等问题,而是关注在日常生活,虔诚信仰之上。
在社会规范与道德伦理层面,诸多宗教具有一致性。从“摩西十诫”到“不可杀生”,这些规范的目的,都是避免人类社会走向“霍布斯丛林”之中去。
罗马帝国颁布了极其详细的各种法律,秦代也是如此。但法律并不能事无巨细地解决所有争执与冲突,甚至可能变成“苛政”,人们需要在伦理道德层面的“软约束”。儒家思想变成一种儒教,也是在人们内心建立了一套自我约束的法则。
在近代社会组织健全,信仰与科学分化之后,宗教能提供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越来越少,甚至可能只在某一领域里具有发言权。
然而,我不认为宗教是会消亡的,任何时候,在我们困惑不解的时候,在我们自责懊悔、无力回天的时候,我们内心总希望有个比我们强大的东西,在那里可以找到寄托与依靠。
宗教的划分
为什么说中国人为什么信“洋教”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呢,那就是我们把宗教的分类,纳入到了文化、政治的分类之中去思考。
各种宗教之间竞争的不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问题,后者是政治的问题。民族国家的概念,诞生于19世纪,我在《国家不过是由想象构建起来的共同体》一文中有详细的说明。后来有人(亨廷顿)将“文明的冲突”超越于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这种论调虽大体上说是按照宗教来划分文明,但还是把宗教与世俗社会进行了混杂。
以发轫于地中海东岸的基督教派为例,是从犹太教改革而来。犹太教无疑是犹太人的宗教,在《圣经·旧约》里犹太人将自己看作是“上帝的选民”。仅仅以这个思想来说,犹太教也只能在犹太人之中传播,这样的“排他性”无疑将犹太人凝聚在一起,却不利于向其他地方的人传播。
耶稣在公元初的改革,就是将这种犹太人的宗教,转变成为普世的宗教,无疑这种改革是成功了的。试想,如果佛教早年只认为印度次大陆的人才有资格进入极乐世界,其他人都只能在六道之中轮回,那么佛教的传播也只能局限于恒河流域,说不定在历史数次的军事行动中,早已经绝种。
因此,把宗教信仰以中国的、西方的或是印度的划分,实在是有些奇怪。
有没有纯粹的宗教?
“民族国家”提供了一套不错的凝聚方案,生活在某一地方的人,接受并认同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将宗教划分为外来的、本土的,有时候难免陷入到“义和团”思维之中。
有没有纯粹的宗教呢?没有!更没有什么原教旨主义!!!
仍以基督教派为例,东地中海地区至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最先进入了农业文明。是历史上各种民族来来往往的舞台,也是各种思想混杂聚集、相互吸收影响之地。
诞生于此地的基督教派,无疑是吸收了各种宗教的元素。有人研究指出,耶稣在30岁出来传播教义之前的一长段空白时期,是去了印度学习,恒河流域与东地中海沿岸一样,也是宗教汇集之地。
耶稣改革后的基督教派教义,看起来与佛教讲究容忍、禁欲、众生平等观念无异。如此一来,你说基督教派到底是中东地区的宗教?还是印度的宗教?最后又怎么让中国人以为基督教是西方的宗教呢?
佛教也是如此,在其发源地没落之后,进入东亚、东南亚地区发展壮大。那么中国人认为的佛教到底是信奉印度的原教旨呢?还是本土化了的大乘佛教或禅宗?
更不用讨论某些激进组织所提倡的什么原教旨主义。宗教如同菜谱,去了罗马就能吃到正宗的意大利菜吗?意大利披萨中的奶酪来自北方,西红柿来自南美,面饼来自中东,那么什么才是正宗的意大利餐?什么才是原教旨呢?
中国人为什么信“洋教”
上面几个小标题里,实际上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把宗教划分为中、西实在不妥,按照国别划分更是无益于信仰。
但仍然没有明确回答中国人为什么信基督教各个教派,既然与佛教和道教在教义上类似,在道德伦理与灵性追求上也没有多大差别。
每个宗教的组织方式、传播方式是不同的。佛教、基督教派都有出家为僧侣等专职信奉的人士,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却有明显的不同。
信奉佛教或道教的,除了在家里供奉某个神来崇拜之外,遇到节日前去寺庙、道观去烧香许愿,这种模式是佛教、道教的常规组织方式。
而基督教派不同,除了在节日里举办仪式之外,基督教派都讲究家庭聚会,或者查经或者组织活动来巩固信众之间的纽带。可以说,基督教派在组织层面上,将宗教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联系起来,增强了团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传统社会里,佛教或禅宗还举办一些讲座、或是与信众之间的对答思辨等活动,但在当代社会非常少见。虽然佛教也讲究度人,但比起基督教派传播信仰之热情,差之千里。
最后,宗教从来不是一种理性选择后的产物,但在维系情感纽带,增强归属感等方面,不得不承认基督教派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