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记忆碎片》里的瞬间关系

一部好电影通常是在看过很久之后,才发现其所好之处。无论它曾被多个电影大奖所认可,还是获得了很高的IMDB评分,只有在你理解其意义之时,它才对你来说是好的。

否则,最多也是人云亦云的夸赞,或者反之攻击那些粉丝实在是文青的很。因此,对一部电影,当你看完后无法理解或感觉其不知所云时,最好不要轻下评论。当然,我不是指那种一次性消费的爆米花“大片”。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记忆碎片》海报

《记忆碎片》就是这样的影片,看完后你知道它很特别,又不知道特别在何处,看似一部悬疑片,又似乎并非那么简单。

对于电影,有很多解读方式。符号学家善于发现其结构意义,然而,在此之外,就是影片所具有的隐喻性的指涉。这种意义,对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因此影评的意义与其说是在解读电影,不如说是重写电影。任何人对它都不是意义垄断者。这是罗兰巴特的精神所在。

我是在读西美尔、鲍曼、卢曼时,发现《记忆碎片》的隐喻的。

在这些思考着看来,社会交往关系已经变动不居,货币这种符号化媒介让人与人的交往都成为一次性的,瞬间的。货币也就意味着遗忘。你不需记得从哪里买的DVD,那个老板长的怎么样,你也不必记住上次和你发生性关系的对象的特征,因为你在付钱的刹那,已经结清或了解了和她所有的联系。货币变成了连接所有目的的唯一中介,最终人失却在通过目的的桥上。

因此,人就成为记忆碎片的那个主角的典型困境,他唯有记得一个变成了目的的手段,那就是复仇,复仇这个货币的化身,主宰了男主角的一次次行动,他只需记忆一天就足够了,或许我们看来是一种无助,但又何尝不是自由,他不需要长久的关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