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从怪诞到主流:一群心理学家怎么入侵经济学的

20年前读经济学的时候,那时候的经济学家,还在自豪的述说着“经济学帝国主义”,意思是说,经济学使用优越的数学工具,完成了从界定模糊的社会学到精确科学的华丽转变,从而以其各种理论,侵入到了各个社会学科,从婚姻到房产,从“搭便车”到发展中国家政策……

清华到复旦等知名高校经济系研究生的招生要求,理工科背景、特别是数学背景才是他们的最爱。他们的本科生指定书目,不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就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而且都是原版教材。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备受知名经济学院校推荐的曼昆著作

然而,自1970年代开始,经济学家的地盘开始受到了心理学家的“蚕食”,直到新世纪之后,以心理学为分析工具的“行为经济学”似乎赢得了这场与传统经济学争斗的胜利。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卡尼曼、2013年获经济学奖的尤金·法马、拉尔斯·彼得·汉森和罗伯特·席勒、2017年获奖的理查德·泰勒等一批行为经济学(金融学)家。此外,英国、美国等全球136个国家将行为科学融入到了他们的公共政策制定当中……,“经济学帝国主义”让位给了“心理学帝国主义”。

在理查德·泰勒和卡斯·桑斯坦知名的《助推》一书之外,《“错误”的行为》一书是对行为经济学如何从比较边缘、关注怪诞和反常行为的普通人的研究开始,在经济学领域发起了一场“范式革命”(库恩语),直到巍然壮大,成为经济学主流。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错误”的行为》封面

在这本书中,理查德·泰勒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1970-1978年代的发轫,到2004年至今的发展。虽说文中是以泰勒自己的视角所写,讲述了他个人学术和工作方面的一步步深入,也对与其合作过的人,包括当时的一些不知名的研究生最后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故事。

https://www.jianshu.com/p/e3a3bbc35e2d

泰勒在电影《大空头》中客串

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一部“行为经济学史”,也回顾了早年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等人的研究,以及传统经济学(理性选择模型的支持者)与行为经济学的互动、辩论与较劲,尤其是发生在芝加哥商学院的那场理性主义者和行为主义者的辩论更是精彩。

对于不懂经济学理论和历史的人来说,倒也并不存在什么难度。涉及到一些经济学常用的术语,作者也都给予了尽量简介明了的解释。同时,也让读者能够对行为经济学的一些经典实验、理论和概念有了了解。

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也可以从书中收获很多。就普通人来说,泰勒在书后总结的三点经验,非常有助于研究和写作的人,在这里摘引阐释如下:

一、细心观察

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留意并细心观察,是知识取得进步必不可少的一环。常见的例子就是所有人都看到了苹果落地,但并没有留意,只有牛顿用心观察之后,才有了之后的理论。

熟视无睹,或者认为生活中很多事情理所当然如此,那就称不上是细心观察。有时候我们脑中所安装的“心智软件”或者理论知识,反而阻碍了我们的观察。例如,两个事情连续发生,我们就认为两个事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休谟却质疑这一点,才有了康德的“哥白尼反转”。

二、收集数据

泰勒有“收集癖”,专门收集违反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一些案例,也就是反常现象。这一点与塔勒布所说的“黑天鹅”有异曲同工之处。泰勒在书中经常引用“范式革命”的提出者库恩的话:只有在专家认为有足够多的反常现象无法解释时,范式才会改变。

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颠覆,就是积累了足够多的反常现象。正如早年的“地心说”支持者,不断地修改模型以希望观察数据与其理论相符,而拒绝采用“日心说”。

很多学术领域理论也正是如此,塔勒布称之为“柏拉图化”,泰勒喜欢收集的就是违反这些理论的数据。

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除了收集能够证实自己观点的证据和数据之外,尤其是那些能够证明你错误的数据,即证伪的数据,才能避免当事人出现“过度自信”。

三、直言不讳

直言不讳的意思就是敢说,不要害怕说错,也不要被权威人士的观点所左右。

之前读书的时候,有时候朦胧地感觉作者写的东西不太对,哪里出了问题,但却总以为自己没能理解作者的观点,或者理解的有偏差。但后来读别人的批评发现,作者的确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以前对于写作也是有些胆小,害怕自己说的不对,或者不全面,或者有人已经说过了。这样的想法也不对,要敢于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即便不对,在以后的阅读中也可以弥补和成长。我总说,一辈子坚持一个想法才比较可怕。

然而,说出来自己的想法,要善于接受批评,也尽量避免像民科人士一样,“私自”建立一套理论体系,这就违法了上述所说的“证伪”的证据。

特别对于企业来说,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泰勒送给企业管理者的话就是:

如果人们会因为直言不讳或其他事情而遭到解雇,我们就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愿意承担这些风险。真正的领导者必须创造一种环境,让员工觉得只要根据证据做出决策,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受到奖励。理想的环境会鼓励所有人细心观察、收集数据并且直言不讳。

——摘自:《“错误”的行为》 — 〔美〕理查德·泰勒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